1. HOME
  2. 内容
  3. 清言雅语
  4.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

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

  在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诗词中,有这样一首文辞隽永的《悟道诗》想必是家喻户晓:

尽日寻春不见春,芒鞋踏遍陇头云。
归来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
  这首诗言简意赅地描绘了一幅在经历“寻春”的不易与辛劳之后,却于不经意间在眼前的枝头上发现了春日气息的图景。而这首诗也正如其名“悟道”所言,恰是古德以春为喻,对于修道悟道的一次生动开示。正因此这首融禅理与意趣为一体的《悟道诗》广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称道。

  较早录有这首《悟道诗》的是南宋时人罗大经编写的《鹤林玉露》,在该书乙编卷六“道不远人”条中记载:子曰:“道不远人。”孟子曰:“道在迩而求诸远。”有尼悟道诗云:“尽日寻春不见春,芒鞋蹈遍陇头云。归来笑捻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。”亦脱洒可喜。明朝后期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的江盈科在其《雪涛诗评》中称此诗“绝似悟后人语”。清人宋长白在所著《柳亭诗话》中将这首诗与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诗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相提并论,称“二绝可谓得禅机三昧矣”。稍晚其后,乾嘉三大家之一的袁枚在《随园诗话》中为严东有选《宋人万首绝句》补遗时,更是将《悟道诗》置于首位。

  这首诗虽辞美义丰,但作者是谁却众说纷纭,甚至诗的题目也有《悟道诗》、《嗅梅》、《咏梅诗》、《寻春》等等,令人莫衷一是。在佛教典籍中,也将其视为“悟道之偈”。在众多关于诗作者的考据中,较为令人信服是“唐无尽藏”说。

  据《佛光大辞典》等典籍记载,无尽藏俗姓刘,韶州(今广东韶关)人,是唐代武周时期的一位比丘尼。在《六祖坛经·机缘品》中,开篇便记述了无尽藏比丘尼向六祖大师问道请益的渊源。虚云老和尚在修订《佛祖道影》时,便依《六祖坛经》补充撰写了《唐韶州尼无尽藏禅师》传赞,列入卷四“两土圣僧”条目中。

归来笑拈梅花嗅  春在枝头已十分

  无尽藏比丘尼的这首《悟道诗》除了告诉我们“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”的修行要诀外,也无不诉说着“禅意”与“禅机”在生活和自然中又是如此灵动和现成。

  净慧长老在《生活禅开题》中曾开示道:“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,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觉悟成佛;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,洞山良价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;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,灵云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。大自然到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与恬静、悠远与超越、真实与现成,所以陶渊明能留下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千古绝唱,苏东坡能留下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”的禅苑清音。天公造物,缘灭缘生,无处不呈现着禅的生命。

  “青青翠竹,尽是真如;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 ”,在禅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,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。所以禅者认为“何处青山不道场”、四时美景充满禅机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(其实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),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、融为一体,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,恬适安详了。

  今天时值立春,阴阳交泰,万物萌动,无限生机与希望都蕴含在天地的气息之中,我们也应该如古德一样,看到“春在枝头”的真意,莫负一片好春光。

关联阅读

文字大小

运水搬柴

清言雅语

微信公众号

扫描关注寺院微信公众号

客堂微信

扫描添加寺院微信

衡水佛教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