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道師父為未曾到過此間的我們,勾畫著觸動心弦的光明世界。
“清晨,當太陽從東方的湖面中升起,第一縷陽光便流入大殿,金色佛像放大光明…傍晚,在夕陽的折射中,五百羅漢流光溢彩,與天光雲影共徘徊”……
師父說他每每感動於此,也把這神聖光影分享給每一個有緣來到這裡的人。
轉過彎,同行的朱老師請教師父塑像的取材用料,師父說:“天水的隊伍非常有智慧,為給寺院節省開支,都是就地取材,有泥土、稻草、棉花、蘆葦、木骨架……以虔誠之心、高超技藝精雕細刻,成就這氣勢雄偉、莊嚴瑞麗之象。
五百羅漢均是佛、菩薩、祖師的化身,姿態各異,有胡人、漢人、印度人,有的拄杖持珠,有的合十修悟,有長須長者,有長眉長臂者…不同的形象顯化世間六道、人生百態。
師父開示:“大地寶藏滋養萬物、塑造萬物、成就萬物,你的內心有什麼,她就會成就你什麼。要感恩大地,感恩泥土,感恩一切因緣。”
“安忍不動如大地,靜慮深密如秘藏。”來自《地藏十輪經》。
我們的心要像大地一樣,什麼都能承載,什麼都能蘊藏,什麼都能生髮。這是大地之德,容納一切、包容一切。
以大地之德來明心,以此來見到我們本自具足的心地寶藏。
一位居士知道寺里要塑羅漢造像後,特意留下自家一畝多地沒有種麥子,刨地四、五十公分為造像提供泥土,崇悲師父知道後無比心疼,因為師父知道莊稼地刨這麼深的土,上面的營養就沒有了,也就意味着這一畝多地四、五年之內就不能再播種、沒有收成了……
還有一位年輕居士,在母親往生100天的日子,和父親一起用一下午刨了一車土,開着農用兩節拖拉機,不顧一路顛簸與坎坷,在傍晚時才到達寺院。
聖道師父拉着老菩薩的手去齋堂吃晚飯。師父幫他們盛飯,樸實的老菩薩連忙擺手起身說:“我怎麼能讓師父給我盛飯呢!”
後至大殿拜佛,一邊拜一邊用方言和菩薩說著什麼,師父說,翻譯過來就是:“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我百年後,希望阿彌陀佛接引我到西方極樂世界”……
“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我臨命終時,您把我接走……”
師父說,大眾為成就道場的建設,盡己所能,捐款捐物、捐草捐土,正是有這樣眾多護法居士的發心,齊心協力、眾緣和合才成就這佛像的鑄造、正法的弘揚。
越是在這裡,越可見信仰的純粹,因緣不可思議,這最純粹的信仰感動着、鼓舞着我們,去往當下承擔、圓滿覺悟的方向。
《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》雲“若有凈信之心,造佛形像,一切業障莫不除滅,所獲功德無量無邊,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永拔眾生一切苦惱。”
1、身相端莊;2、氣力增盛;3、壽命延長;4、快樂安穩;5、成就辯才 。
羅漢塑像身高1.2-1.5米,和人的身高等同。我們一一瞻禮,看到有未完工的羅漢手上或膝上已持有念珠或飾品,聖道師父說崇悲師父體解居士發心,大家願意發一份心、盡一份力,我們就隨順、成就大家,後期再做調整。
師父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小事,示範了如何善用其心,在佛法中看到生活,在生活中看到佛法;
也示範了如何進入生活禪之門,把修行落實於當下,將智慧莊嚴之佛法甘露灑向每一個已走進和還沒有走進來的眾生。
“於諸病苦,為作良醫;於失道者,示其正路;於暗夜中,為作光明;於貧窮者,令得伏藏。”
走出大殿,頭頂之上,是湛藍的天空,散逸的白雲,陽光明媚,普照着俗世與佛界……
关联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