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朝種植培育 明日蔚為叢林
“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”,今天清晨一輛滿載着樹苗的卡車駛入寺院,應約而來的居士們在絲絲久違的冬日暖陽下應時而動,測距、挖坑、樹苗、培土、支架、澆水……從朝陽湖面初起到日暮西斜,近乎一整天的時間裡大家分工明確、齊心協力,共同為莊嚴道場、美化環境而辛勤努力。
古往今來,舉凡有寺必有樹,在裝點寺院環境之外,佛陀無憂樹下降誕、菩提成道、雙林潛影、七葉窟中結集經典……樹木與佛教之間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。又因樹木是常見之物,經論典籍、布教弘法中也多借“樹”說法,《華嚴經·普賢菩薩行願品》中說“譬如曠野沙磧之中,有大樹王,若根得水,枝葉花果悉皆繁茂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。一切眾生而為樹根,諸佛菩薩而為華果,以大悲水饒益眾生。則能成就諸菩薩智慧花果。”;同經《離世間品》:“菩薩妙法樹,生於直心地。信種慈悲根,智慧以為身。方便為枝幹,五度為繁密。定葉神通華,一切智為果。最上力為蔦,垂陰覆三界。”;《法華經》以藥草為喻;《觀佛三昧經》以牛頭栴檀為喻……
所以,當現有殿堂設施逐漸完善後,在寺院內種植樹木一事也就順理成章地進行開來。在居士們的發心護持下,此次共在中軸線步道兩側種植法桐60棵、於大殿前方兩側的空地內共種植培育了楊樹二百餘棵,以待未來寺院建設竣工後移栽使用。
雖不比春日,但冬天種樹也有其優點。寺院瀕臨衡水湖增加了空氣濕度,又因此時氣溫較低、蒸發量小,樹木在移栽過程中更容易保持水分。加之冬季土壤溫度和濕度一般略高於環境溫度與濕度、利於根系生長並吸收水分養分,只要護理得當,冬天種植的樹木在開春陽氣生髮時往往都能夠根系茁壯、較早發芽,同樣有較高的存活率。
此次種植的“法桐樹”學名“三球懸鈴木”,樹冠呈闊鐘形且樹榦高大、枝葉茂盛,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。它具有生長迅速、易成活、適應性強等特點,其葉片還具有吸收有毒氣體和滯積灰塵的作用,有較強的抗空氣污染能力。同時法桐樹喜光、耐寒和對土壤要求不嚴的特性也非常適宜在本地種植。
原株法桐樹恰是隨着佛教東傳,由印度經陸路直接傳入東土,是我國最早的外域樹種之一。因為傳入的過程與去向都與著名的佛教翻譯家、後秦高僧鳩摩羅什有關,所以法桐樹也就有了“鳩摩羅什樹”的別名,這也是一段佛教與樹木間的小插曲。
行行主幹,鱗次櫛比;棵棵苗木,楚楚有致。放眼望去,這些凜凜寒風之中、曠曠大雄殿前愈發挺拔的樹姿,不僅讓人們充滿了些許年後“手種黃柑二百株,春來新葉遍城隅”的期許與展望。亦可想見這些樹木卓立成材、叢聚為林時,冀州道安寺也將成為了一座聲名遠播、僧眾和合、規矩法度具備的叢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