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吹丹桂 月滿長空|冀州道安寺中秋供月傳燈法會通啟
八月十五,三秋之半,當空月正圓。“圓”的形象在中國文化中也被賦予特有的內涵,是圓滿,也是團圓。當仰望蒼穹之時,那一輪明月便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愫的載體。
古人寫月或借月抒情的詩詞有很多,“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”、“西北望鄉何處是,東南見月幾回圓”、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……這些流傳千載的文字承載着的既有人們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;也有中華兒女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的共鳴;當然還有“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美好期許。
皓月當空,親朋相聚,吃一塊月餅、飲一盞清茶,共敘桑麻……以月圓兆團圓,中秋節又成為了團圓節。
除了家人的團聚和樂,古人在中秋也有拜月和燃燈的節俗。隨着文化的交融和佛教中國化的不斷發展,中秋供月、普茶、供燈也逐漸成為了叢林的傳統。
《百丈清規證義記》中對於寺院為什麼要在中秋供月做了開示:“月者,靈照自如,虧蔽不能損其光,何其明也;影現眾水,大小未嘗異其照,何其公也;容光必照,何其圓也;清凈自若,何其寂也;入污濁而不染,何其貞也;循環不息其運,何其恆也;盈虧不爽其時,何其信也;光被萬象,而無應心,何其虛也;映星宿而獨耀,何其熾也;咸對一切目前,何其普也;若能因月而悟心,則本覺自照,障不能昏,非之月明乎;廣利無方,恩冤不二,非月之公乎;頭頭是道,法法全彰非月之圓乎;處喧囂而常靜,非月之寂乎;居塵穢而獨潔,非月之貞乎;自強不息,非月之恆乎;孚及豚魚,非月之信乎;物來順應,非月之虛乎;惟其近於佛道若此,故靈鷲說法,常以月為喻。嗚呼月之德,可謂盛矣。”
冀州道安寺將於農歷八月十五(10月1日)晚19:00於大雄寶殿月台舉行中秋供月傳燈法會。歡迎大家隨喜參加法會,共度傳統佳節。並可為家人燃燈於佛前,赤焰光明、燈燈互攝,將小團圓變為大相聚,以祈佛力加被,盡得圓滿。